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7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说戒律的缘起

    ,乃至一百一千个元首。只要国家的宪法存在,大家依法而行,这个国家的政制政体,也将不动不摇,并且达于永久。佛教也是这样,只要戒律存在,佛教的弟子及其僧团的本质,也必能够长存了。从以上世尊历述过去佛,...起来礼请尊为弟子们结戒说戒,广制教法。佛说:“舍利弗,汝且止、且止。佛自知时。舍利弗,如来未为诸比丘结戒,何以故?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,若有犯有漏法者,然后尊为诸比丘结戒,断彼有漏法故”。   ...

    则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15055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对传统的质的提升

    middot;佛在人间》,印顺文教基金会电子版,17页)。   3.入世出世。   传统上也讲入世出,但两者实际关系并未处理好,给社会的观感是过于重出世,甚至走向偏于避世、厌世一边。人间佛教重入世,而...处理好入、心境关系的态度。   其五、六两点,是人间佛教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内在精神转换。   第七点指人间佛教的物质载体经济资源已有了重心转移,也是人间佛教区别于传统的外观表现,而并非否定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650571.html
  • 大道分流

    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分歧。 相传释迦牟尼认为,在世俗社会中要实践他所主张的大正道戒律是困难的,因而要求人们出家,脱离现实社会而进入相对隔绝的寺院僧团生活。这是佛教最初...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,佛家的具体超越之道也就有所殊途,发生了流变。 1、渐修顿悟 在中国佛教史上,有一个著名的故事。据传,禅宗五祖弘忍在寻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80055581.html
  • 马列主义的佛教观研究

    言“恶”者,是指违逆、违损之义,即违背正理损害自己和他人利益。所谓“善益”者如苏东水教授所言,“符合宇宙之真实,符合人之本性,有益,利乐众生”④之意。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相符合。  ...主义的两分法清楚、准确、全面的理解这个问题。  所谓精华,是指正统的佛教思想,即大乘佛法,笔者认为此部分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观点相一致的,这也和著名学者苏渊雷的观点是一致的。苏渊雷在《大乘佛法...

    余 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3556464.html
  • 从生态环保想到心灵环保

    人生观和世界观,不仅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幸福,更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,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。  ①星云:《佛光教科书》八《佛教学》,1999年10月初版,高雄佛光山出版社。  ②⑥...从生态环保想到心灵环保  文湛  提要: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。所以,凡为地球家园的成员,都有责任关心地球的永续生存。佛法明白告诉我们,有情无情,都是“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”的同体共生...

    文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2758788.html
  • 清风明月朗同祈公回首——墨香弥久忆朴老

    书法挂在我的卧室里。  我们两人的友谊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的。我每次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,总会去探望朴老……  一年前,朴老永诀了,我认为上面提到的那段条幅中的17个字,用来描绘朴老自己才是最合适...他能再长寿一些,还可以在这方面发表一些意见。现在不可能了,我感到非常可惜。  在朴老的交往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朴老对我们俩之间友谊的重视。比如说,我向他要书法条幅,他从来没有拒绝过,而且有两次,我...

    丁光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3659226.html
  • 论世出世间之孝

      论世出世间之孝   作者:印圆   在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,何以礼乐治国而名于,儒学的核心就是“仁”。而仁的实施具体表现就在於孝。《论语》中门人问孔子,:“如何实践仁,该从何入手?...读诵修持功德,常时至诚为亲回向,令其永出五浊,长辞六趣,忍证无生,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,令其他以共成觉道,如是乃为不共之大孝也。”就是说:“双亲在世时,劝双亲念佛,往生西方,双亲不在则自己诵经...

    印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160695.html
  • 最早开发的普陀山的僧俗先驱

    重洋,运抵南海,供奉于普陀山西方净苑。  中日两国人民对观音大士的敬仰和对慧萼大师的缅怀,将千秋万载,共存!  (作者徐金龙:1930年生,离休干部,曾任《当阳县志》副总纂,本所特约研究员。) ...去汉,变姓名,弃妻子,舟车所通,何所不阅。会稽山麓之子真泉,甘寒澄彻,珠霏玉雪,子徘徊酌泉饮之,亦足以尽公之高,而叹其决也”。陆游对梅福曾至会稽山持肯定态度,是因为会稽山有“子真泉”可以作证。清代...

    徐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161052.html
  • 略谈佛教自然环保

    我们充满信心。  参考资料:  (1)星云大师编着《佛教学》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印行  (2)释昭慧法师著《佛教伦理学》法界出版社  (3)《普门杂志》第230期  (4)《闽南学报》总20期  (5...略谈佛教自然环保    源湛    前言 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。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,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。人们逐渐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是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,影响的是人类自...

    源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2162544.html
  • 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不共性

    是永续地  并存的。  太虚在对“文化人的阿赖耶识的意义”的阐发中,把文化人的教育造就,视为是历史性、社会性和宇宙性三者的完美统一。  因每阿赖耶识有时间上的恒转,空间上的共不共。所以  素朴...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不共性  ——读太虚《文化人阿赖耶识》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王雷泉  一、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哲学基础  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;  人圆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  这首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10862958.html